继年初国内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比例限制正式取消,友邦保险率先宣布将设立独资寿险公司之后,近日,又有外资机构拟全资控股旗下国内寿险公司,实现“独资化”。5月4日,汇丰控股旗下子公司宣布已与合作方达成协议,拟收购合资寿险公司汇丰人寿50%的股权,实现全资控股。事实上,随着国内金融对外开放政策的相继推出,外资机构入华提速,德国安联保险、英国标准人寿安本集团、美国安达保险、法国安盛保险等纷纷加码在华布局。未来“洋鲶鱼”加速入场将掀起怎样的波澜,外资险企市场份额低“魔咒”会否打破也成了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汇丰人寿变身独资公司

友邦保险之后,又一外资机构拟加码国内保险业务。5月4日,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亚洲”)宣布,已与其在华寿险合作方国民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信托”)达成协议,将收购国民信托所持有的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人寿”)50%股权。此次交易以股权转让的形式进行,交易完成后,汇丰人寿将成为汇丰亚洲在内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汇丰人寿由汇丰亚洲及国民信托于2009年合资组建,股东双方各持50%股权,截至目前,注册资本为10.25亿元。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同时在内地9个主要城市开展业务,业务范围包括年金险、终身寿险、重疾险、投连产品等。

缘何中资股东方选择在此时转让股权以及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难点?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国民信托。不过,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对此,汇丰人寿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此次交易尚待相关监管机构核准,在获得监管机构核准之前,不便评论具体发展计划。而对于股权获批后汇丰人寿的新布局,上述负责人表示,总体上而言,全资控股可以为汇丰人寿带来更灵活的发展空间。公司可以依托集团强大的财富管理能力,从规模、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快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汇丰人寿实现营业收入22.27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48.27%。其中,保险业务收入18.24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方面,2019年汇丰人寿盈利1470.19万元,而就在2018年,该公司还亏损2.06亿元。另外,2019年该公司投资收益达3.69亿元,同比增长130.63%。

不过,根据最新披露的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汇丰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5%,较2019年末的226%,下降了21个百分点。保险业务收入4.93亿元,环比增长132.55%,但同期净利润亏损却达到8041.78万元。

外资入华频频“落子”

汇丰控股欲对汇丰人寿实现全资控股仅是外资加速入华的一个缩影。2019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的外资比例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可达100%后,便有机构跃跃欲试。

今年1月9日,友邦保险针对此前拟设立的全资控股寿险子公司的计划进行了筹建方案的披露。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友邦全资持股的人寿保险子公司,名称拟定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人寿”),友邦保险在中国内地的现有其他分支机构改建为寿险子公司下属分支机构。改建后,友邦人寿将统一负责管理及经营在中国内地的寿险业务。1月16日,全球最大保险和资管集团之一的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旗下的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

外资机构在华“落子”的背后,除了政策东风频吹外,还离不开对国内保险市场的长期看好。“外资机构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在风险管理、财富管理等方面巨大的成长性。”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坦言,保险业是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行业监管者、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对外资公司持有更为平等和开明的态度,也使得外资进入的积极性更高。因此,当前一段时期,即使保险业外资的母公司常常处于盈利和现金流的不利状况,也会积极进入中国市场。

瑞士再保险研究院此前报告预计,中国引领的亚洲新兴市场将成为全球保险业增长主要推动力。预计2020年,中国非寿险保费将增长9%,寿险保费将增长11%。未来十年,中国保费收入将占亚洲保费总额的60%。

破解低份额“魔咒”

在业内人士看来,外资机构入华加速度的进程中,国内保险公司的整体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渗透度的提升,审慎经营理念的影响将逐步扩大,在长期保障业务发展方面的经验将会外溢,从而会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如是表示。

北京某险企相关负责人也指出,外资机构加码布局国内保险市场,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国内保险业的竞争格局,有利于加速中资保险公司的改革,并提高代理人队伍的质量。另一方面,从保险产品来看,为与外资机构相对成熟和丰富的产品线竞争,国内险企也有望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消费者将会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会有更加多元化的保险产品进行选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外资保险公司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市场份额占比较低的“魔咒”也持续存在。而在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下,更是出现了份额占比下降的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获得的一份同业交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57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93.77%。相较之下,外资保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则约为0.1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6.23%,较2019年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

王向楠表示,目前外资险企在产险市场的占比一直较低,在人身险市场的占比已有提高的趋势。而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为外资公司的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较少,销售渠道较单一以及产业链不健全,一些政策性的业务难以进入,同时,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影响力还待逐步形成。

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随着更多外资机构发力国内保险业务,这一现状也有望得到缓解。王向楠强调,中国是全球化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外资在保险业面临的显性壁垒几乎消除,面临的隐性壁垒也大为减弱,因此,从外(合)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以及外资股份所对应的市场份额这两个指标看,很可能均会提高。

朱俊生也表示,随着外资持股人身保险公司比例放开,外资进入寿险业的组织形式将更加灵活,大大增强了外资寿险公司经营的灵活性与自由度,这将有助于提高其拓展中国保险市场的积极性。由于外资寿险公司目前主要借助于代理人拓展业务,需要较长的培育过程,在短期内其市场份额提升相对有限。但随着代理人队伍的壮大,以及期缴保费的发展后劲逐步显现,其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