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27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五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源。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何维持稳定增长、激发发展潜能,牵动世界目光。近期,中国政府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制度红利、政策红利、开放红利等将源源不断释放。在政策利好的驱动下,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乐观预期回升,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12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提振需求,重启动能》。路透社报道称,世界银行上调了对中国2024年和2025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称一系列政策宽松措施和强劲的出口帮助减轻了房地产对经济活动造成的部分影响。

世行报告预计,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4.9%,较6月的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世界银行同时将中国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4个百分点,至4.5%。

世行表示,做出这些调整的原因是近期出口强劲以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宽松措施,其中包括“增量政策刺激”,比如对开发商的流动性支持、降低住房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国家资助购买住房库存以及消费者以旧换新计划。

12月16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发表报告,将中国2025年GDP增长率预期从4%上调至4.2%。英国广播公司援引ING银行大中华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