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1月10日电(记者 王鹤)吉利商用车在“零碳”陆运领域迈出坚实一步。8日,吉利控股旗下远程汽车发布1233战略以及新能源远程豪华智能重卡星瀚H,并提出,到2030年,远程汽车新能源销量将达57万辆,市场占有率20%。
搭建一个智慧的零碳陆运物流体系是吉利商用车的目标。按照其新发布的1233战略,远程汽车将通过以纯电和增程式电驱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城市商用车体系+以液氢动力和电驱动力为核心的公路商用车体系,串联起智慧运力平台和绿色能源补给网,成为智慧绿色运力科技综合服务商。
这样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如何建设?吉利对商用车有哪些战略思考?新华财经就此专访了吉利商用车集团总裁范现军。
商用车新能源转型迫在眉睫吉利商用车在竞跑中卡位
全球已经有3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排放目标,美国和欧盟都已制定了净零排放的具体时间表,并先后出台法规限制商用车碳排放、鼓励电动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物流交通亟需减排,如今,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发展的如火如荼,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发展才刚刚开始。”范现军说,可事实上,数据显示,商用车减排需求来的更为迫切。
范现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0年全世界销售了大约7800万辆汽车,其中三分之一是商用车。我国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全国总量的约10%,其中80%来自于道路交通,尤其是商用车更是燃油消耗和污染大户,以仅占20%的汽车保有量,消耗了51%的汽柴油,同时制造了56%的道路交通碳排放。从环保角度测算,1辆柴油重卡的污染物排放量就相当于306辆乘用车。
2020年12月发布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的费用效益评估(CBA)技术手册》介绍,未来五年,我国还将新增机动车1亿多辆,工程机械160多万台,农业机械柴油总动力1.5亿多千瓦,车用汽柴油1亿至1.5亿吨,由此带来的碳排放量非常巨大。
“可以说,传统商用车燃油消耗量大、污染排放量高,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加快商用车领域的新能源转型迫在眉睫。”范现军说,我们看到,在全球商用车产业链调整、生态圈扩大的时间窗口,新的赛道已经开始搭建,一场新的马拉松赛跑已经开跑。
公开信息显示,沃尔沃卡车以电动重卡为主,兼顾天然气与混动重卡,2021年在欧洲开启全系重型电动卡车试销售,2022年将实现量产。2021年,戴姆勒、沃尔沃和大众旗下传拓卡车宣布组建合资公司,布局商用车充电补能网。戴姆勒同时正与沃尔沃计划合作研发用于重卡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商用车行业的“新势力”也不断涌现,比如特斯拉发布了Semi牵引车和Cybertruck皮卡,新兴独角兽Rivian则为亚马逊打造智慧绿色供应链体系。这几年,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强势增长更让商用车国际巨头们趋之若鹜,纷纷布局。
范现军表示,今年年初以来,商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已达2.8%,中国品牌车企需要在这一轮竞跑中卡位,在城市物流车、中重卡领域完成快速电动化转型并领跑。
“不仅排放问题迫在眉睫,国内整体物流效率也比较低,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意味着我们的交通物流现状亟需改变。”范现军说,吉利商用车将从未来交通物流的需求出发,通过商用车新能源转型和科技创变对国家“双碳”战略做贡献。
依照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吉利商用车针对低碳循环产业生态布局,拟构建“研发端-营销端-再制造端”统筹的低碳循环产业生态圈,实现“保值回购-整车低碳修复-运力平台”的内循环,到2025年节能减排要达到10%,2035年再减排8%;到2025年绿电使用率到40%、2035年绿电使用率50%。
到2030年,吉利的新能源商用车将通过上游供应商资源带动,下游的市场端资源低碳修复、低碳循环制造,初步形成商用车全价值链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设计。
到2030年,远程汽车新能源销量将达57万辆,市场占有率预计达20%。
构建智慧零碳的2.0版陆运生产力
内燃机时代,国际商用车巨头们引领行业风向,但进入到新能源时代,中国市场无论从政策、产业、基础设施以及消费市场培育上都已领先全球,在先发优势带动下,中国市场必将引领全球新一轮的商用车行业变革。
据介绍2014年,吉利控股成立吉利商用车布局商用车业务,2016年创立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今年1-9月,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重卡、轻卡产品同比销量分别增长189.3%和1146.4%,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7.1%和24.5%,累计销量夺得细分市场冠军,快速跻身新能源商用车头部集团。
“这次发布的‘1233’战略,是吉利对未来商用车领域深入思考后的布局,目标是重构陆运生产力。”范现军介绍说。
“1”个品牌愿景即创造智慧互联,引领绿色商用;“2”大核心技术路线即以纯电和增程式电驱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城市商用车体系、以液氢动力和电驱动力为核心的公路商用车体系的两大核心技术路线;“3+3”模式是“平台三支柱与协同三要素”,即聚焦城市物流场景的绿色慧联、聚焦公路物流场景的万物友好两大绿色运力服务平台,以及公路物流场景下,打造组合式离线可循环能源模式的能源科技公司阳光铭岛。
远程汽车为什么会选择多种核心技术路线?毕竟不同的动力形式意味着企业更多的成本投入。
范现军告诉记者,这是根据轻型商用车和重型商用车两种市场应用工况需求做出的决定。城市物流场景下的轻型商用车采用纯电和增程两个动力形式,而公路物流场景下的重型商用车则采用液氢动力和电驱动力。
有机构统计,每1000辆换电重卡每年可以减少14万吨二氧化碳和1.25万吨污染物排放,能耗费用较燃油车节省5%-10%。
值得一提的是远程汽车的商用车绿色生态建设,这是对“车能协同“的生态闭环提前部署。
范现军介绍说:“我们依托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以之作为能源存储银行形成能源储存离线网点,通过数字化的超级换电站实现绿色能源高效存储利用,并以风光互补的绿色发电模式组建分布式能源节点,保证能源安全,并逐步建成前站后厂的闭环商业模式。”
具体到商用车单品,此次发布的远程星瀚H是按照新一代的智能豪华的新能源商用车来打造,是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的技术母体。
范现军说,眼下,人们对智能化信息化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未来的商用车也会形成一个计算中心和存储中心,围绕着安全健康,人车交互形成线上线下的融合智能移动共同体。远程将通过自动驾驶、智慧座舱的研发集成,给用户提供一个生活、娱乐、工作、交通一体化的综合智能空间,实现“人、车、货、站、电”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按照规划,远程星瀚H首款车将在2024年量产上市,不论是从底层逻辑看还是物流体系上看,我认为它都是对商用车的重新定义,成为真正的智能移动终端,成为物流体系上的一个智慧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