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放着吧,不想再看了。”徐天行决定跟自己缩水的基金达成“妥协”。

作为95后,徐天行“入场”不算早。今年年初,他禁不住朋友们的各种“安利”(强力推荐),拿出1万元,买了白酒、医疗等六七支基金。在春节假期前一天,基金涨势喜人,徐天兴还庆幸自己“有点投资头脑”。

以为“买了就能赚”的,不仅仅是徐天行。

中国新闻网曾援引某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可部分佐证:新增“基民”中,90后是主力军。该调查显示,仅2020年上半年,新增“基民”2000万。其中,18-34岁群体占比达60%。2月24日,某投资台公布的数据亦显示,购买了3支及以上不同板块基金产品的投资者当中,半数以上是90后。

在热搜话题#基金暴跌年轻人为什么躲不过被割#中,表达“懊恼”的留言颇具代表:“我不是来赚钱的吗”“不卖就是不亏”“一入就踩雷”……

时至今日,徐天行惦记的只剩下“什么时候能离场”。

“玩”基金要不要“粉”明星基金经理

社交台上,基金经理“饭圈化”来势汹汹,很多下场的年轻人“看人下单”的投资方式引发了不少讨论。

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超1200亿元,在业内有“公募一哥”之称。出色的业绩,也招徕了很多年轻“基民”。仅在微博台上,张坤全球粉丝后援会已初具规模。

他们自称“ikun”,谐音“爱坤”。海报、表情包、数据打榜……张坤拥有与粉圈流量明星同样待遇,微博@易方达张坤全球后援会 粉丝人数目前已3万。与娱乐明星经常“营业”不同,尽管张坤本人的真实动态并未披露太多,粉丝们依然“坤坤放心飞,ikun永相随”。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在基金经理“饭圈化”的现象中,看到了上一辈股民热捧“巴菲特的午餐”的身影。

“带着逐利的心理,人们总会不自觉向优秀的人靠,类似巴菲特式的人物已在很长的周期内表现出色。”郭田勇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业还应该是一个严肃、具有较强专业的行业。

可是,在买基金的年轻人中,总不乏“玩”的心态。

徐天行承认自己是热议话题#基金投资成年轻人社交工具#写的那类人,纵使基金起起伏伏,却也不忘自我调侃。

他所在的基金微信群,从早上9点半开始就不会消停。徐天行觉得,“没有从群里学到什么,主要就是交流段子,大概有80%的时间都是闲聊”。比如,今天走势不好,那“低情商”的表述是今天基金跌了,“高情商”的表述则是今天基金(绿)对眼睛好……

一旦市场行情不好、基金大幅下跌,“基民”们对明星基金经理的爱说变就变。心态炸裂的网友已经忍不住把对张坤的称呼从“男神坤坤”变成了“菜菜坤”。今年1月,“希望理购买基金,不要赚了钱就叫我蔡总,亏了钱就骂我菜。”这句调侃诺安